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是省政府直属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前身是始创于1909年的河南省立农事试验场,至今已有110多年历史。主要职能任务是:根据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开展农业科技创新,解决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科技服务,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农业科技知识传播与培训,促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省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后,将设24家直属事业单位,9个内设处室。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花生遗传改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农业部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等70余个国家和省级研究平台依托我院建立;同时代管神农种业实验室。在业务上指导省内20个省辖市级农业(蔬菜)科学研究院(所)、29个县(市)级农业科学试验站(农科所),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农业科研体系。
全院有在编在岗职工986人、编外聘用科研助理515人,其中研究员163人、副研究员341人,博士323人、硕士209人。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原学者7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6人,省优秀专家34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7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51人。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拥有首席科学家2人,岗位科学家21人。全院有19个省部级创新型科技团队。先后荣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全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先进集体”“全国农业科普先进集体”“全省农业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院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中心,以服务“三农”为己任,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根据河南省农业生产发展的重大需求,积极调整科研方向任务,大力开展原始创新,不断强化成果转化应用,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和成果转化应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形成了以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动物疫病防控等为代表的一批优势和重点研究领域,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花生、芝麻的品种改良研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花生远缘杂交育种、芝麻基因组学研究跨入世界领先行列。进入新世纪以来,我院主持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8项;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550个,其中国审(鉴)定品种154个;获植物新品种权授权186件;获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734件。获得国家级奖励数量、国审品种数量、综合实力等主要关键指标稳居全国省级农科院(所)前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河南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注:数据统计截止2022年07月)